作者简介:
费孝通,1910年生,曾任民盟中央主席等职。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、人类学家、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。曾获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、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胥黎奖章、美国大英百科全书奖、日本福冈市亚洲文化大奖、菲律宾“麦赛”社会领袖奖等奖项。主要著作有《江村经济》《民族与社会》《生育制度》《行行重行行》等。其所著的《江村经济》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,其中的经典论述更是被誉为应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“宪章”。
内容简介:
本书收录了费孝通先生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十余年间的原创文化论著共计51篇。这个时期也是费孝通先生最终形成并完善“文化自觉”理论的时期,是作者毕生从事文化思考和研究的升华与结晶。本书汇集了费老一生研究文化特别是文化自觉问题的主要论著,有助于费老学术思想特别是文化自觉理论的研究与传播,让读者充分了解这一理论的精髓。对党提出的“文化大繁荣大发展”也有很深刻的指导和启迪作用。
目录:
前言
序
上册
中国文化内部变异的研究举例
从“社会进化”到“社会平衡”
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
文化的物质面与精神面
评《文化新论》
文化论与社会学
关于对待民族民间文艺遗产的一些意见
梁漱溟先生之所以成为思想家
《人文类型》重版前言
论梁漱溟先生的文化观
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
从小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
孔林片思
寻根絮语
对“美好社会”的思考
个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
面对世纪之交回顾传统文化
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注入新的时代精神
我的第二次学术生命
晋商的理财文化
黑龙江行
从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文化论的体会(节?。?/p>
东方文明和二十一世纪和平
重读《江村经济》序言(节?。?/p>
开创学术新风气
反思对话文化自觉
人文价值再思考
完成“文化自觉”使命创造现代中华文化
读马老师遗著《文化动态论》书后(节?。?/p>
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
下册
中国文化与新世纪的社会学人类学——费孝通、李亦园对话录
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
文化的传统与创造
关于文化交流
必须端正对异文化的态度
更高层次的文化走向
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
新世纪新问题新挑战
创建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
经济全球化和中国“三级两跳”中对文化的思考
关于“多元化的西部文化”和“文化生态失衡问题”的谈话
中国古代玉器和传统文化
再谈中国古代玉器和传统文化
人类学与二十一世纪
进入二十一世纪时的回顾与前瞻
文化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
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
关于“文化自觉”的一些自白
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
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
“美美与共”和人类文明?
精彩书摘:
文化论与社会学首先我说:人类学与社会学和文化论与社会学,叫法虽不同,问题是一个。要谈这个问题,最方便的办法是,看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究竟有什么不同,假使确有不同之处,就可以有两门学问去处理它们。我们从来不说蚂蚁、蜜蜂有文化,或有文化的动物,但是我们可以说,蚂蚁、蜜蜂有社会,或是社会性的动物。有文化的地方,固然有社会存在,但有社会的地方,并不见得一定有文化,这个例子,很明显地说明了,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有不同之处,从发展的层次说,社会是基层,文化是上层,从范围上讲,社会现象的领域比文化现象的广。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,在内容上,到底有什么区别呢?我们可以这样说:假使一种生活不全靠个体的单纯经营,而需要许多个体用分工合作的方式生活,这是社会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人是社会动物,蚂蚁也是社会动物,蚂蚁中也有社会现象。但人和蚂蚁究竟不同,不同在蚂蚁没有文化,而人有文化。动物的社会的生活是靠先天的生物遗传的社会本能,这是本能性的生活,而人类的生活,固然也有赖生物本能,重要的是仗着学习得来的社会遗传,后天学来的本领而生活,这种经学习而得,累积而成的,有时间空间性的生活,就是文化。假使有这么一天,原子弹轰轰的掉下来,把人类所有记忆都轰得一无所存,文化全没有了,人类也许还可以还原到像蚂蚁一样的社会。所以社会是群体生活本身,文化是群体生活持以进行的一种方式。社会和个人是可见的实体,文化是看不见的抽象的生活方式,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,这种力量驱策着人接近它,因而使大家近乎一致。文化和社会的不同交代清楚了,现在我们要问,在人类生活中,是否可以把上层的实际生活方式抽象出来,只剩下基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形式。这种抽象的关系形式是普遍存在任何人类社会中,不像上层的那一部分,有其历史性和地域性,因而有其比较性。假使能抽象出来的话,这个领域才是真正社会学的园地,也就是一般所谓纯粹社会学、系统社会学所指的对象。